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末日流亡 > 114、怪物
    飞行很平稳,机舱里一片安静,后半区的灯光也被调整成昏暗状态,让调查救援队可以在达到目的地前得到充分的休息。
    陆笛睡不着。
    他也不想睡,干脆缩在空乘的隔间里戳电脑终端。
    查看人类对南极探险的历史,搜索沃斯托克湖的发现始末。
    ——是的,这个文件夹又是晏龙准备的,区别只在于这次晏龙不止给了他,还给了参加这次行动的非科研人员。
    很多信息并非机密,普通人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得到,只不过就连陆笛这样的咸鱼也不会闲着没事浏览这类知识。
    所以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人类真正对南极进行科考的历史没有多久。
    虽然从18世纪开始,著名的库克船长就发现了南极海域,但是直到19世纪,人类才正式踏上了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但是主要活动范围只限于那个长长的南极半岛。
    1895年,挪威探险家首次踏上南极大陆。
    十几年后,人类终于达到了南极点。
    然后按时间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了。
    探险是很费钱,在世界动荡不安的时候,很难有人把心思放在一片荒芜寒冷的的大陆上。
    这又不像大航海时代的美洲,陌生的土地上有黄金、香料与玉米。
    等到两次世界大战打完,人们对南极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几十年前报纸上关于探险队的报道,认为那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却对南极的了解非常贫乏,以至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相信南极存在着一个纳0粹的秘密基地。
    “可能他们是对着阿尔卑斯山想象的南极吧!”陆笛自言自语。
    不管关于南极的科幻电影有多少,但是南极是的的确确从未有过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发现这块大陆飘到极地之后,有任何智慧文明残留下的痕迹。
    平均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了这片土地,在长达半年的冬季里,暴风雪肆虐,温度会跌到一个人类难以想象的数字。
    “零下八十九度?”
    陆笛觉得组成自己的能量粒子都有一瞬间出现了活动停顿。
    这个数字减少一半,零下四十五度都足够令人心惊胆战了。
    再仔细一看,更可怕了,这个南极冰点就是在沃斯托克湖上方的前苏联东方站测出来的。
    幸好现在是三月,南半球的秋天。
    南极的第一个科考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要说人类很了解南极,经过一百年的不断研究与科技发展,似乎是这样。可是这片土地从未展露过真实面目,单单一座冰下湖,可能就隐藏了许多秘密。
    陆笛放下电脑终端,飘到货舱的入口。
    晏龙果然在下面,旁边还有陈岩、柳昌,以及两个燕京来的行动队员。
    之前听介绍,他们不属于特别行动队,好像是另外的保密单位。
    具体是什么陆笛也不关心,反正肯定枪法比他准。
    大家围绕着一个大箱子,这是飞机降落在商都运上来的行李之一。
    “……昆仑基地的机械外骨骼,出了名的坚固。”
    虽然箱子是封闭的,但是不耽误大家热切讨论。
    陈岩连连摆手,表示自己不会开这玩意,燕京来的两个人倒是会,不过他们也没见过这个型号。
    “是我的载体。”
    晏龙直接结束了大家的猜测。
    他回头望向舱门,看到了陆笛的身影。
    “当然,陆笛也能用。”
    “精神体专用吗?这么高级?”陈岩咂舌。
    晏龙严肃地纠正说:“不是,只有生物AI才能启动的权限。你就当做是我开的车,只是这辆车除了我,陆笛也能上去。”
    “这么严格?”陈岩听到这里,就知道这台机械外骨骼绝对不普通了,不能接着追问功能了。
    因为问了晏龙也不会说。
    “哎,小陆哥你来了?”陈岩顺着晏龙的视线一回头,也发现了陆笛。
    然后陈岩疑惑地问:“呃……精神体会晕机吗?你为什么要晃脑袋?”
    陆笛:“……”
    当然是为了把脑子里的废料排空。
    “没什么,看完了南极的科考资料,有点晕。”陆笛随便找了个借口。
    陈岩想起那个文件夹里的资料,脸上也出现了痛苦的表情。
    地图上遍布的科考站位置需要记熟,虽然不强制每个人都会,但是这次任务级别标注了危险可能,要求每个人最好都有单独求生的准备,特别是对他们这些行动人员来说。
    “我马上回去看。”
    陈岩很有自觉,就算很为难,也会努力做到最好。
    这下换成陆笛不好意思了。
    “哎,我不是催你……”
    话还没说完,大家就陆陆续续地离开,准备跟资料死磕。
    货舱里只剩下晏龙与陆笛,气氛逐渐变得古怪。
    “那个……你没说这可能是德尔塔布置的陷阱,提醒大家小心吗?”陆笛努力让自己变成工作模式。
    南极科考站都会悬挂国旗,想要搞错都不可能。
    别的站点都没发现异样,只有桃源站遭到袭击,针对性太强了。
    “我提过了,携带的装备也很齐全。”晏龙毫不犹豫地指出几个箱子给陆笛看,“这边是保护头盔,夏教授团队的最新成果,采用了韩龄当初采集到的数据,在抗次声波武器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足够让人在短时间逃离理查德这样的精神体爆发袭击的范围。”
    不管是不是陷阱,桃源科考站是不能放弃的。
    失踪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幸死亡,遗体也必须运送回国。
    “华夏可以不理睬这个莫名其妙的组织,但他找上了门,我们就不会退缩。”晏龙坚定地说。
    上次在商都公路上,他们毫无准备,这次就不一样了。
    沃斯托克地区,是南极大陆面积最平坦的一处冰原。
    起初就是因为这里过于平坦,才迎来了科学家的注意,继而提出了冰下湖的假说。
    这座冰下湖直到1996年才被确定存在,面积大约是一万四千平方米,现在湖区沿岸分布了大大小小十来个科考站,其中最大的就是联邦斯卡蒂站,是一个常年有工作人员驻守的站点。
    此刻正在埋头工作的科研人员忽然感觉到地面一阵奇异的震动。
    紧接着许多仪器也出现了记录中断、信号屏蔽的现象。
    “是外面的天气变了吗?”
    秋天过后的南极暴风雪,经常会导致这种情况,大家也习惯了。
    “不是,雷达回波刚才没有显示会出现恶劣天气……大家注意!”
    站长忽然想起前天华夏桃源站遭遇袭击的事,神情变了,招呼大家寻找武器,穿上防寒保护服。
    斯卡蒂站整体呈葫芦形,科研人员主要聚集在较大的那个圆形建筑里工作,小的那个是休息区。
    以安全程度来说,工作区的级别更高,所以大家也没吵着要跑,只是神情难免惊慌。
    这里是南极,不是你跑出去喊救命就能得到帮助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发出求救信号。
    “斯卡蒂呼叫东方站……斯卡蒂呼叫安哥拉站……”
    一个工作人员满头大汗地戴着耳机,不停地寻找着信号。
    通常在这种时候,他们是拿着卫星电话或者卫星信号接收器去科考站外面,竖个天线或者调整一下频率,可是现在谁也不敢出去。
    震动还在加剧。
    忽然警报响了,科考站的系统音也在同一时间提醒:“C3区域出现大量积水。”
    众人脸色都白了。
    C3就是有探测钻头的工作区,一般打钻头都会选择在室外进行,但是沃斯托克上方的冰层实在太厚了,而且因为国际条约,不能使用普通钻头与设备进行作业,科学界担心钻头会把现代的细菌与微生物带入那个被封闭了无数年的冰下湖,从而对古生态体系造成破坏,所以关于沃斯托克冰下湖的钻探作业要求非常严格,连工作人员进出都要穿防护服。
    “C3区域昨天不就是封闭了吗?”
    “是……是啊!”
    其实桃源站出事之后,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危险来自冰下湖。
    比起各国政府听到消息之后,怀疑是“人”干的,怀疑华夏人有什么重大发现,然后被某个国家伪装成怪物袭击夺走的猜测,这些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们更倾向于湖里有东西。
    当然他们也不想这么猜,主要是南极大陆上没有怪物,而这个时间还心甘情愿留在这里做科考的人,大家彼此都是认识的。
    虽然不是天天见面,但是天天通讯打招呼,就像住在同一个村子里。
    要说关系有多好,那是假的,但是关系也没有多糟,最大的矛盾就是学术争论。
    ——为了学术争论搞掉一个大国的科考站点,疯了吗?
    斯卡蒂站的工作人员战战兢兢地打开监控,果然发现水位在不断上涨。
    “不行,这……”
    话还没说完,监控就消失了。
    疯狂涌出的水柱像喷泉一样。
    因为冰下湖的结构特殊,湖水含氧量非常高,猛然接触空气时,大量气体产生了反应,加上压力作用,狂涌而出的水流带来了大量泡沫,还在不断地膨胀。
    “没事,C3区的门可以抵挡住这种冲击,我们计算过的。”
    站长竭力镇定着安慰众人。
    结果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大家连忙往那边望,赫然发现房屋的缝隙里在漏水。
    科考站就像一个密封的集装箱,墙壁也是特殊板材钉在一起的,现在这里仿佛成了一个牢笼。
    “离开这里!”
    站长咬牙下了决定。
    这时大家已经穿好了防寒服,有人想要抱起机器,站长红着眼睛怒斥,然后自己拆掉了两个硬盘揣进衣服。
    工作室大门打开的时候,赫然看到外面地上都是积水。
    大家慌乱地往门口跑去,那里有雪地车,车上也有通讯设备。
    “砰。”
    一声巨响,水浪裹着一个黑乎乎的巨大物体从走廊这头冲了过来。
    一个研究员还没来得及闪避,身体就被撞得直直飞出。
    众人被水浪冲散,一边艰难地划动手臂,一边拼命呼喊。
    只有站长抓住墙壁上的东西固定住身体,死死地盯着水中的那个阴影。
    ——仿佛钟乳石一般的锥形硬壳,挥舞着犹如腕足类的触手,在物体上留下了利齿的痕迹。
    作者有话要说:直壳鹦鹉螺
    奥陶纪的海洋霸主,长度可以达到六米到十米,喷水前进,水中速度惊人
    现代章鱼鱿鱼的亲戚
    正是在奥陶纪末期,南极洲大陆因为剧烈的板块运动,飘到了南极